close
博士班是無害的一群動物。套用一下老師上課的名詞,博士班是鰻魚呀! 不是狗魚!這是一個挺妙的故事,但是卻有點偏頗。 似乎迷失了教育的意義為何?放狗魚來追殺鰻魚, 所以鰻魚才不會死,這種教育是一種製造學生自相殘殺的競爭模式。 演變到後來絕對不是良性競爭,都是惡性競爭,大家勾心鬥角,有考古題、 解答不放出來,眼睜睜看同伴戰死,然後自己一將功成。 「有這麼嚴重嗎?」,會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是沒有深入民間好好瞭解現在學生都在幹嘛?
身為一個博士班的學生,其實我只是覺得這其中有一些道理我不懂呀! 碩士班學生的心聲我完全可以瞭解,他們踩著同伴的屍體站上頒獎台, 因為在這種體制下,他們的同伴對他們來說是競爭者呀! 在自然界裡頭,適者生存的道理是不變的鐵則。 但博士班學生之於他們的關係呢?博士班重視的是資格考, 然而這群故事中的鰻魚考出來的分數完全不會影響到研教組卷宗裡碩士班的成績, 那麼碩士班學生為什麼不懂得「順水人情」呢? 再說,我們功利一點 (很抱歉,我必須要這樣說,因為這個制度下碩班學生的思考模式已經被侵蝕了,我只好順著說), 博士班學生對於碩士班的學弟應該只有幫助沒有害處吧? 這真的是我所不能理解這群狗魚的心理呀! (簡單來說,要做要嘛就狠一點,要嘛就不要被操縱,高不成低不就最糟糕!)
當然,這種現象的產生,教育者需要負大部分的責任。 我們的教育者都是求好心切,希望我們能夠跟國際知名大學齊頭並進。 然而中華民族似乎容易忽略現實與理想間的差異,總是把事情想得太美好, 忘卻了這個ideal solution在real world中會發生什麼效應? 會收得幾成效果?
有時候台灣教育制度真的有點病態,鮮少鼓勵學生相互幫助, 卻鼓勵學生相互殘鬥。奇怪,我們不是都希望學習國外知名大學嗎? 那怎麼這點忘記帶回來了?莫非這是孔子儒家中庸的道理?凡事學一半? 莫非這是蔣公所謂:「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 要在亦敵亦友的狀態下學習如何灑掃進退? 另外有趣的是,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居然分不清敵友, 看來這種邯鄲學步的中庸之道似乎不是一個太完美的體制。 說得再說也沒有太多意義,總之,別忘了「唇亡齒寒」這個歷史前車之鑑。 這個大概是在這種病態體制下,我們唯一能改變來適應的方法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idno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